白眉长臂猿:高黎贡山舞动的精灵
白眉长臂猿:高黎贡山舞动的精灵■神奇险峻的高黎贡山是横断山脉中的一颗明珠,丰富多样的植被,为各种野生动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空间。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就是被誉为“高黎贡山舞动精灵”、大型灵长类、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的白眉长臂猿。 ■白眉长臂猿有可能是仅次于黑猩猩的、最具进化的灵长类树栖臂行性动物,它有两个亚种,其中一种是西北亚种,分布于印度、孟加拉等国。
■分布于我国和缅甸的则属于东北亚种,生活在高海拔地区(海拔1800米至2300米),主要栖息地就在高黎贡山和中缅边境一带,目前的现状是种群仅存30—50群,个体仅有不到100只,属于极度濒危物种。据统计,目前赧亢保护区内白眉长臂猿的数量已近30只。
■随着保护区的建立、人们不再捕猎,“白眉大侠”不再躲躲藏藏,不时现身人前,让村民惊喜不已。还有村民幸运地看到了母猿独特的教子方法……
■7月3日,春城晚报记者和保护区管理人员一行6人启程前往保腾公路北侧的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保山管理局下属的潞江镇赧亢保护区,踏上了寻访白眉长臂猿之旅。 白眉 长臂猿中的老寿星
赧亢保护区位于高黎贡山南端,整个保护区面积约有34平方公里,保山管理局20多年前就在林区内设立了保护站——赧亢管理站,在保山、腾冲和龙陵三县交界处,海拔2200余米,它一直深藏山中,直到新公路修通,它才在世人面前显露出来。
管理站站长李家鸿说,任何一种野生动物要在地球上生存和发展,必须达到一定的种群和个体数量,而栖息在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范围的东北亚种白眉长臂猿,由于目前数量仅存不足100只,所以属于极度濒危的物种。这里的白眉长臂猿有着独特的生活习性,体型稍大的白眉长臂猿,雄性为黑褐色,雌性为淡黄褐色。它们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位于眼部上方的两道白眉,头顶部的毛向后生长,像是长臂猿中的老寿星。
另外,由于它叫声洪亮,数里外可闻其声,在林中颇有一种唯我独尊的派头,所以一些研究者送给它一个外号——“白眉大侠”。研究表明,其他长臂猿能在树间跳跃的距离大约只有3—5米,而白眉长臂猿在树与树间跳跃飞行的距离可以达到10米甚至更远,且跳跃飞行敏捷迅速,姿态优美,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在耍体操中的单杠一样,所以白眉长臂猿可以说是真真正正的森林中的体操王子。
栖居 赧亢保护区有近30只
“这些聪明的动物偶尔也会下到地面上来活动,走路时身体半直立,两臂有时垂于身体两侧,有时则高高举过头顶,走起路来一摇一摆,看上去模样十分滑稽可笑。”李家鸿说,白眉长臂猿从不搭窝,睡眠和休息都在树体上端。而且它们是典型的一夫一妻制。它们一般能活到20岁,幼猿8~9岁时成熟,需要10月怀胎才能产仔,每胎产1仔,繁殖能力不高,这也是影响其种群难以扩大的原因之一。
赧亢保护区总面积为34.6万平方公里,虽然保护区面积不算很大,但这里却有着我国20种灵长类动物中的8种。白眉长臂猿通过有效保护,目前赧亢保护区内白眉长臂猿的数量已近30只。
闻名 村民熟知“白眉大侠”
赧亢村位于保护区内,白眉长臂猿对当地村民来说并不陌生,很多村民都表示说他们都知道保护区内有白眉长臂猿并都很喜欢它们。
在赧亢村,许多村民告诉我们,一直以来当地人都把白眉长臂猿叫做黑猴,因其全身的毛是黑色而得名。村民杨有和告诉我们,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常常能听到它们的吼声,当时他估计有10多只,但亲眼看到的有5只,它们通常在早上8点多开始吼,有一个带头吼几声,大约持续3到4分钟后,其他的就跟着吼。“叫时有的蹲着、有的在树上窜,并左右跳动,行动很快。”
赧亢村村民杨恩昌告诉我们,他今年已60多岁了,他经常听到白眉长臂猿的吼声,而且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他就3次亲眼看见了一家白眉长臂猿的活动,距离最近的一次只有50米左右,还能清楚地看到它们的眉毛是白色的。
春城晚报记者 崔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