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猿啼 李家鸿踏上“拜侠”路
野外拍摄白眉长臂猿第一人 一声猿啼 李家鸿踏上“拜侠”路 李家鸿曾是一名小学教师,因为酷爱登山和摄影,他进入自然保护区工作。1996年,李家鸿第一次参加野外巡护时,在保护区内芒河河头听到一种独特的动物吼声,便闻声追踪,想要弄清是什么动物,由于地势险要,森林茂密,没能追寻到发出声音的动物。他询问随行的护林员,得知发出这种吼声的动物是一种猿,当地人称之为黑猴(白眉长臂猿)。这声猿啼,让他从此被好奇心拉上了追寻“白眉大侠”的路。首次拍摄洗出照片竟是一团黑2004年5月9日,这是李家鸿极其难忘的日子。这天,在关注白眉长臂猿8年后他首次拍摄到了它。当时,天空下着小雨,有一层厚厚的雾,和白眉长臂猿有一段距离,看不清楚,但能看到它在摘果子吃,他悄悄地靠近目标,选好拍摄角度,透过镜头频频按动快门,直到拍完身上带着的所有胶卷,还是久久不愿离去,顿时成功的喜悦浮上心头,迫不及待地去保山相馆冲洗照片。但眼前的一切让他惊呆了,冲出来的照片竟然一团黑,他脑子一片空白。后来他才明白,是因为他的相机太陈旧,加之森林内的光线暗、曝光时间长、轻微的晃动就会导致图象模糊,以及胶卷受潮所致。首张照片留住“大侠”回眸瞬间2005年4月9日,李家鸿经过反复要求,正式调到赧亢管理站工作,并任站长。此时他已经参加了野性中国野外拍摄技能培训,并系统学习了野外摄影知识和技巧,同时他对赧亢一带白眉长臂猿经常在哪里出没、哪里有它们爱吃的食物等活动规律已经了如指掌。5月15日,他和往常一样,带上干粮、摄影装备和护林员杨加连来到白眉长臂猿经常出没的地方埋伏。经过一天的守候,只是听到其叫声,还是没有见到白眉长臂猿。于是他们决定在森林里夜宿,等第二天继续寻找。次日一大早李家鸿和护林员杨加连就分头去寻找白眉长臂猿,8时30分他听到了吼叫声,过了一会儿杨加连打电话来说看见了白眉长臂猿,而这时李家鸿的上边也发现了白眉长臂猿,原来他们同时发现了两群白眉长臂猿。李家鸿一路追去,发现目标是只雌性白眉长臂猿,它停留了一下,听到同伴吼了几声,便又马上跑了。就在它回头看时,李家鸿按下了快门,3张白眉长臂猿的不同姿势:回头、看人、跑开的背影。拍摄遗憾忘带电池干瞪眼李家鸿每天外出拍摄都得带许多包,大的、小的都有,而且他有一个习惯,就是把储存卡和电池带在身上,其他的放在包里。准备好后就到了白眉长臂猿经常出没的地方,在竹林中做好隐蔽,等待它们到来。一只孤雌白眉长臂猿就在洼子上跑上跑下地吼叫,他就按下快门不停地拍,就在这时3口之家也过来了,他也不停地拍照。这只雄性白眉长臂猿开始去追赶孤雌白眉长臂猿,将它追出离幼仔80多米后回到这个家中,就在这时李家鸿怎么按相机的快门就是按不动,结果才发现电池用完了,就准备换,可是却找不到电池,只好失望地返回管理站。追拍遭伏被30只红脸猴追击 去年5月初的一天,李家鸿和往常一样早早地就到野外拍摄了。8点钟光线微弱,在森林的梁子上看到一些红面猴,猴王在最上边,接下来是雌猴,个头约50厘米高,体重约30千克。在下面相隔8米多的地方,有5只雄猴。坡上有一个土台,李家鸿就半蹲着把镜头伸出去拍照,拍了4张后,由于拍照的声音,这几只雄猴开始有点反应,他还是接着拍,于是雄猴就向他发起攻击,他立即拿起设备就往空旷的地方跑,就在这时,大约30多只红脸猴来追他,他边跑边叫随行的护林员,一口气就跑到木桥洼子和护林员会合才避免了被红面猴围攻。多年成就跟拍猿群1200张图李家鸿掌握了大量白眉长臂猿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种群数量、食物种类、活动区域、行为、分布情况等,为专家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他在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首次拍到白眉长臂猿野生环境下的图片,填补了国内的空白。李家鸿从事白眉长臂猿监测拍摄工作达10年之久,10年来,他累计在野外工作达700多天,跟踪监测到赧亢林区栖居着3群共7只白眉长臂猿,拍摄到图片1200余张、视频30多分钟。■ 人物扫描杨加连 听叫声锁定“大侠”杨加连今年55岁了,是土生土长的赧亢村村民,从小就生活在高黎贡山山脚下,他笑着说:“我是听着黑猴(白眉长臂猿)的叫声长大的呢。”作为护林员,他常听到白眉长臂猿的叫声,久而久之,白眉长臂猿今天在哪里叫,明天又会到哪里,他都能预测得到,可以说只要能听到它们的叫声,杨加连就一定能带你见到白眉长臂猿。管理站的小吴介绍说,老杨有着普通人没有的特殊的跟踪长臂猿的能力,他可以通过聆听长臂猿的叫声而判断出它们所在的方向和在林区所处的位置,甚至可以猜到它们蹲坐在哪棵大树上活动。另外就是通过查询长臂猿在头天活动的痕迹,来判断出第二天有可能出现在哪一个活动地带。孙海涛 扛摄像机丛林狂奔孙海涛是一名退伍军人,1998年6月分配到云南国家自然保护区高黎贡山保山管理局工作。去年4月他拍摄到了一个白眉长臂猿家庭吃东西、休息和活动的整个过程,这是首次用镜头记录了白眉长臂猿在野外的活动情况,这段大约20多分钟的视频填补了一个空白。孙海涛在森林里背着沉重的摄像设备穿梭,有时要跟踪白眉长臂猿很长时间,但拿出设备来,它们又跑了,一切的努力都付之东流。而经常融入大自然和能记录下动物的活动过程,却让他很高兴,特别是当拍摄到白眉长臂猿活动的时候。记者 崔敏(春城晚报)
附件:
页:
[1]